close

「什麼是職能治療?」,這是我常常會被許多人詢問的問題。當我跟大家說明我們是治療師的時候,大家往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推拿師,接著會猜測「職能」的定義,但都無法準確地知道我們在做什麼。到底什麼是職能治療?我們平常在做什麼呢?今天會在這篇文章中告訴您!

在進入正文前,我想請在看文章的您,先想想看什麼是職能治療(Occupational Therapy, OT)?

ecmc-medical-rehabilitation-occupational-therapy-header-inset-2.jpg

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,我們學的是美國職能治療協會(American Occupa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, AOTA)的定義─職能治療是「藉由使用有目的性的活動來治療或協助生理、心理、發展障礙或社會功能上有障礙的人,使他們能獲得最大的生活獨立性。」老實說,當初聽完後也不知道這個定義的意義,就乖乖的把他背下來了,直到實習及工作後,才慢慢地體會到這句話的意思。但是職能治療背後的意義,不是短短一句話就能解說的。

在職能治療專業分類裡,可分成三個領域─成人生理、小兒及精神。除了這三個領域外,職能治療師還會介入庇護工廠、輔具、社區服務及居家環境改造等等。然而,不管是哪個領域的職能治療師,我們的最終目標只有一個,讓失能者能夠回歸他們的生活。因此,今天我想用一個職能治療的參考架構─人類職能模式(The Model of Human Occupation, MOHO)來跟大家說明職能治療師對失能者的治療目標及希望是什麼。

人類職能模式.jpg

人類職能模式(MOHO)的發表人Kielhofner認為人們在執行日常活動時,都會依照自己的興趣、價值觀或是目標等有所改變,也會依照年紀的不同而改變。當然,不同的文化環境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,例如東方人吃飯時習慣使用筷子,西方人用餐時習慣使用刀叉。

職能治療師在幫助失能者訂定目標時,都會考慮他們現有的角色所需要做的事情(例如孩子的學生角色,成人工作時的角色,老人在家庭中的自我照顧等),並且會參考不同文化背景來做調整。因此,我們會以「全人」的角度為考量,並且結合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物品(例如筷子、曬衣夾、彈珠等)來設計活動(此活動為「功能性」的活動),讓其能不藉由他人幫助,自行完成生活中的事。

我在臨床工作時,家長們常常會問一個問題:為什麼孩子是握筆的問題,但是我們卻在訓練孩子串珠子或是捏黏土呢?這是因為後者訓練的能力是手部發展上的基礎,若是這些基礎能力沒有打好,直接訓練握筆技巧就會事倍功半。

因此,我們除了幫助失能者回歸生活外,也會找出其真正問題所在處,加以改善及訓練,才能讓其有更完整的生活能力,進而更容易享受生活。

46875413-family-pictures.jpg

最後,我會以這個參考架構為介紹的基礎,是因為我很喜歡這個參考架構,它不單是可以用在失能者身上,甚至是我們所有的人都適用呢!您可以利用這個參考架構分析自己看看,是否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及改變呢?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麥老師 的頭像
    小麥老師

    柏翰老師的部落格

    小麥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